首页 > 美妆 > 正文

中国学霸到美国留学被开除?导师给出这样的忠告……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 2023-06-21 16:13
  • 9
摘要:如今,出国留学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考个托福SAT出去很容易,顺利拿到学位回来就不一定了。有关数据显示,仅2014年一年就有约8000名中国学生被美国高校退学。

如今,出国留学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考个托福SAT出去很容易,顺利拿到学位回来就不一定了。

有关数据显示,仅2014年一年就有约8000名中国学生被美国高校退学。

考虑到每年都有30万学生赴美留学,这个数字其实也不算惊人,然而,还有报道指出,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常春藤盟校的中国留学生中有四分之一无法按时完成学业。

能够进入常春藤的学生应该都是学霸中的学霸了,为什么连他们也会陷入这种困境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美国迈阿密大学社会教育学系研究生主任,富布莱特专家奖获得者,托马斯•米斯科教授根据他多年来与中国学生、老师一起学习工作的经验,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写了《留学美国之路:你的思维比分数重要》这本留学指南。

米斯科教授认为:“中国学生其实都非常聪明而且优秀,但他们的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和转变,他们需要认识到中美高等教育方式的不同,只有这样,这些年轻人才能够在美国大学里真正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取得应有的成就。”

在《留学美国之路:你的思维比分数重要》中米斯科教授分别从择校、学习和交友等不同维度深入回答了以下问题:

如何做好接受大学教育的准备?

如何适应美国校园生活?

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留学美国之路-你的思维比分数重要

这本书干货满满,适合所有想要去/准备去/正要去/已经在美国求学的你,今天我们专门选取了其中的部分精华,让你先睹为快!

【留学美国正确姿势大公开!】

——择校篇

首先,你需要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因为选择了最对的,才更有动力去为之奋斗,才愿意真正融入这个校园。问题是:这么多的大学,哪一个才最适合你呢?

选择困难症犯了吧?

别急,别急。

在一头扎进各种大学排名和介绍手册以前,你得先确定对你而言什么才“最合适”,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1.兴趣:你未来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感兴趣领域中的大牛们本科都是在哪读的呀?)

2.口碑:你的备选学校和专业在美国和中国地位如何?(可参考《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或根据具体领域或学科的大学排名来判断。事实证明,有些排名还是值得参考的噢。)

3.支持体系:有多少中国学生曾经或正在这所学校就读,学校对留学生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

4.本科教育质量:师生比例,教授授课的课程数量有多少?

5.地理位置: 你更偏爱宁静的乡村小镇还是喧嚣的海岸都市?

你还要综合考虑亲友所在地、生活成本、环境气候及地区文化特点等各种因素。是不是觉得有点晕头转向?

没关系,慢慢来,这毕竟是一生一次的选择,认真搜集一切相关资料,慎重考虑一切相关因素,如此才能够选出对你来说最合适的学校来。

——学业篇

对中国学生来说,学业方面有三大挑战:

1. 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2. 在论文、讨论和研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3. 了解并严格遵守美国学术界关于学术诚信的规定和要求。

在这三个挑战中,最让中国学生摸不着的头脑的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难道我说的不是我自己的观点???

其实这里的问题在于中国学生习惯了背诵现成的答案,而在“综合”与“创新”上尚需提高。

举个栗子,历史课上,教授提了个问题:如何看待二战时期的犹太人大屠杀中德国普通群众的行为和责任?他们是“旁观者”还是“帮凶”?

这个问题书上可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就算有,你全文背下来也……没有加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教出一群知道“正确答案”的人,而是一群能够独立追寻“更好的答案”的思考者。

所以,你应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比如,了解其他关于极权主义社会中普通人生活的资料,或其他关于如何看待“旁观者”和“帮凶”之间模糊分界线的伦理道德观点,你还可以将自己的相关人生体验代入进去、结合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综合考虑,最终提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观点来。

书中还有高效阅读、提升信息获取效率、培养反思性思维的方法哦,篇幅所限,我们在此不再赘述。

——交友篇

既然选择出国留学,你肯定希望交到许多当地的朋友,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入体验原汁原味的美国校园文化。

然而,调查显示,有40%的留学生尤其是来自东亚的学生都没有亲近的美国朋友,中国留学生问题尤其严重。而且,本地朋友越少的学生,往往压力越大、焦虑情绪越严重。

所以,你应该主动了解学校中有哪些平台和渠道能帮助你多和本地学生交流互动,比如,学校组织的“结对”活动和体育比赛等。同时,你要大胆寻找多认识人的机会,给别人了解你的机会。

在交友过程中,你还要学会多思考: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想、这样做?我是否也要像他们一样?和美国朋友在一起时,一定要记得将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性考虑进去。

总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主动寻求成长的机会,保持自信、开放的心态!

——挑战应对篇

作为一名刚进入大学的留学生,你会遇到很多给你带来压力的问题:远离故土,语言不通,难以融入校园生活,难以适应的气候、食物和教育体系,可能遭遇歧视,还有,根本看不见、摸不着、搞不清楚的思维模式差异!

这么多挑战,你该如何应对?

其实……

算了,都说剧透不道德,

我们今天就说到这儿吧!

咳咳,总而言之!

如果你仍在大洋彼岸无所适从,

如果你想尽快融入美国大学校园文化,

如果你的目标是在美国成为全A学霸,

那就快来读一读这本

美国教授专为中国学生写的留学指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