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 > 正文

书单:这几本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书,美得让你忘了自己

  • hsfish
  • 2023-05-06 19:26
  • 10
摘要: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善万物之得时,感悟生之行休,抛去个人境遇不说,万物总是有着自己时间的呀。顺应着节气,大自然也赋予人类美好的回馈。对于远离自然的都市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善万物之得时,感悟生之行休,抛去个人境遇不说,万物总是有着自己时间的呀。顺应着节气,大自然也赋予人类美好的回馈。对于远离自然的都市一族来说,或许很久没有时间亲自去领略和了解,不如看看这几本书,看作者用镜头,或者花朵,或是喝茶等为你讲述着二十四节气。

时光映画 珍藏版

一、

青年摄影师林帝浣透过掌中的数码相机,呈现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觉“节气歌”。从“立春”的料峭到“夏至”的蝉鸣,从“秋分”的收获到“大寒”的霜雪,从这些镜头下的瞬间让我们再次回味一年中的季节变换,其实人的一生不也是这样的四季吗?

佳句赏析:

光阴逝去,转眼长大,忙碌生活开始让我们忽略,天地万物的美丽曼妙,生活瞬间的微妙幸福。 日子每天平淡过去,阴晴雨雪,花开花落,似乎惊喜甚少。但那些逝去的岁月,每当我们无意提起,却发现原来是记得那么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小时候读些书也是附庸风雅,当第一次知道在白露这个节气前后还有这么美的故事和词句,一下子就记住了这诗,也记住了那个介绍这首诗的人。可是,道阻且长,结果是渺茫的。秋天果然和悲情联系较多。当然,与诗中的绝美意境相比,结果如何也并不重要了。现在看来,除了朦胧、清新的意境,还能看出一些锐意追求的意思来,至于悲观失望则是一点也无了。

春来秋去,夏暑冬寒。时节有冷有暖,心境有喜有悲。 当有一天老去,这些回忆,将是我们可拥有的唯一财富。 那些美好的青春时光里,为你拍下照片,只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二、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依托作者的研究,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第一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证实中国人将律历并称的意义,在日历变易之际,有我们生存的规律和律令。每个节气都配有老树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图一幅。

佳句赏析:

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繁殖,农夫下地播种。中国古人把“历史”叫作“春秋”,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

冬去春来,这不仅是天地间的物象,也是人心的理路。人们爱寻觅春的消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时空并非均匀。一旦时分两仪四象,如春夏秋冬,我们必然知道自己在春天生发、走出户外,在冬天宅藏,在秋天收敛,在夏天成长。尽管圣贤对时间有着平等心,在“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能以等身布施,但朝乾夕惕仍有分别。王阳明甚至发现了时间与世界的关联:“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的世界。”

三、

花道日常

以二十四节气为主要线索,通过古老的花道流派——池坊花道,分四季当季植物插花方法和关于植物的历史风情,将人们的美化生活之心带入到当下,带领人们体悟自然之道。在地球的呼吸中我们遇见了植物在四季中的变化,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懂得运用自然智慧,顺应自然规律的中国人对二十四节气的分理,是对地球万物的崇礼。

佳句赏析:

想要把花插得美,就必须在知道花的个性后,根据各种花的个性来插花,要非常重视让花活着,不过多破坏花的自然姿态和原有的美,要将自己的心神凝聚在花上。插花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心来插,而且必须一口气插好,如果用很长的时间插来插去,花就会被整死,所以说插花不是用手,而是用心。要把爱花的心传达给花,这样才能通过花儿把这心传给看花的人,这也是插花中最难的地方,而插花作为一种以心传心的艺术形式,就需要有余韵和余情,这也是日式茶道大师千利休枯寂的真髓。

在自由花的创作中,创作者本身的意图在作品中得以很好地展示凸显。当然,它对作者综合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例如色彩、空间、造型、审美趋势和艺术造诣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花卉色彩常会深深影响插花作品的优劣、美感与趣味,一件插花作品,若仅具有美妙的造型,却缺乏合理的配色,则称不上是完整的好作品,因此深入了解色彩的本质及配色原理,是任何一位学习插花者的必修课程。

四、

茶味初见

茶路无尽,作者却似抛开了尘务,时刻在的“道”中漫游,寻觅着茶汤中的二十四节气。西双版纳、武夷山、龙井,不同的季节,雨中、雪里,春日、秋阳,只见他初心不变地乐在其间。怀抱浪漫的茶人梦想,一步步在茶山行走。偶尔喝着他分享的茶,一瓯色味俱全的茶汤背后,芬芳的是茶人不变的初心和朴实执着的茶人本分。将这些年的茶思茶语记录下来,直到终于化为这手头丰厚的文字,是一直坚持不懈的“又一杯茶”。 “啜过始知真味永”茶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又何尝不是一盏盏百味俱全的茶汤?

佳句赏析:

春寒料峭里,动人的春色不多,满眼里还是枯索静寂的萧瑟。在一盏九曲红的盈盈梅香里,我嗅出了钱塘湖光山色中的春深春浅。春到人间草木知,狮峰山胡公庙前的十八棵御茶,龙井村的桃花,虎跑泉的水软,满觉陇的桂树,一草一木,春意开始萌动着。

会喝茶,有好茶喝,是一种清福。喜欢茶,能遇到老茶,是修来的福报。过去我独饮此茶时,有陌生的茶友来,一起品饮分享后,茶友连声道谢。我笑言:“茶本是清饮之物,和懂她的人分享,才能体现她的价值。好茶碰到就是缘,有缘的,来的总是不早也不晚。”不同季节气象里的同一杯茶,气韵和滋味会不尽相同。每一次茶聚都是一期一会,应当且饮且珍惜。

郑板桥写过“寒窗里,烹雪煮茶,一碗读书灯”,古人在如豆的青灯下执卷苦读,仍不忘清雅地吃茶,茶是雪夜里的知己红颜。茶作为一种饮品,根植附丽于厚重的传统文化,被岁月的炉火煮得源远流长,风情万种。我辈吃茶,不应只耽于茶的秀色真味,还需要多咀嚼回味茶汤里的文化。茶是水写的文化,文化滋养着茶的脉络。茶之无文,行之不远。

五、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以二十四节气诗词为针,用散文笔法串联岁时节序中的光阴之美、幽趣之美、民俗之美,是拿李白吟哦过的月光下酒,在杜甫草堂中歇脚,赏陶渊明在南山下种的菊。民俗故事、花神典故、日常琐细,共同绘成一幅幽美的光阴画卷。

佳句赏析:正月扫雪开径,二月寻梅清供。三月酿桃花酒,四月看杏花舞。五月赏石榴花开,六月荷亭赏鱼。七月划舟采莲,八月摘桂泡茶。九月把菊赏月,十月登高葬秋。十一月参禅读史,十二月围炉夜谈。这些,是诗情画意的岁时雅趣。袅袅炊烟是线,逢起鸡犬相闻的田园光阴。要寻一段锦色素年,摘春花泡酒,听夏风浅吟,赏温柔秋月,寻冬雪腊梅。草木闲情光阴里,当一个对红尘不理不问的渔樵闲人,守着青瓦老宅,日出忙活,日落读书,听鸟鸣,闻花香。直到瓦片与石子路的缝隙间生出了青草,才知时光正在悄然老去。如若可以,请许我一段尘埃落定的静美时光。我想与你,在绿阴如盖的大树下摇扇吃茶,话一段日常趣事;我想与你,去雨后的空山里摘金银花,以花为被、做衣、当枕,装饰一帘幽幽的梦;我想与你,在朴素安静的山村中,看炊烟袅袅,听渔歌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