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音像 > 正文

摄影达人必备轨道,看看轻装时代摄像滑轨感觉如何!

  • 小钻7
  • 2023-04-16 22:44
  • 6
摘要:这次我拿到的体验产品是 轻装时代的80CM 单反视频滑轨写测评看的就是产品,我不喜欢天花乱坠的说一堆废话,因为我看别人测评文章的时候 都是从文章的一半开始的,

这次我拿到的体验产品是 轻装时代的80CM 单反视频滑轨

写测评看的就是产品,我不喜欢天花乱坠的说一堆废话,因为我看别人测评文章的时候 都是从文章的一半开始的,哈哈。

那么我们闲话少说 直接上干货吧·~

拿到产品是一个大纸箱 省略了吧

打开纸箱里面就是这个帆布便携包了

里面装箱配件包括

1 滑道主体 2滑块 3+4 左右两个支架 5+6两个 六角扳手 7 保修卡

在正式安装之前 我们先看一下主要部件的细节

笔直的滑轨外壳,内嵌了两根不锈钢柱,它作为一根滑轨的最核心部分,用料做工都显得扎实可靠。

我们来看一看,另一个核心部件,滑块表现如何

它自带一个荧光绿的水平泡 用于确定云台的绝对水平

在没有安装两端支架的时候,我们可以轻松的把滑块,从任意一端滑出取下。

从外观上看切割工艺很精细,没有一点毛刺,感叹数控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给国货带来更高的性价比

既然拆了,就全都拆了吧

用赠送的六角扳手打开顶盖上的四颗螺丝,没有什么疑难的地方,就是如此的直接

(如果这要是比起给苹果手机换电池,那简直是暴力破拆了)

拆开得到下图

一目了然,四条螺丝,一颗中轴螺丝用来固定云台,一个滑轮组机构总成(就是右边那块有四个轮子的黑铝块)我们主要了解一下他的作用

在他的侧面有两个内六方顶丝

从正面看过去酱婶的

四个轮子 只有两个调节顶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只需要调节其中两个滑轮的位置,就能使得滑块在滑轨内部得到一个合理的间隙,(既能让滑块畅快的滑行,又不会因为阻力过大而无法匀速移动)。

插上配套的六角扳手,我们可以开始调整其中两颗滑轮的位置了,这里建议大家把滑轮组重新装到滑道上,边调整,边滑动,直到获得满意的手感,再装回顶盖,(新滑轨到手时,滑块是有一点点旷量的)只要细心一些就能得到完美的体验,因为一切都太简单了,手残党我也建议,斗胆一试

============================================

说完主体,我们来看看两边的支架

滑道是否稳定,全靠支架把关,那支架的工艺如何呢,各位看官来把关吧

它俩几乎可以以任何角度上阵,但如果配合重量较大的机器使用时,我建议还是打到最大角度,因为它们只有这一个角度受到限位的管束。当然如果所用器材是手机或者小微单,那就可以放心的调节成任意角度了

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它的 胶球减震垫

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调节方法,结构很简单易懂,旋出加高,拧紧降低,蓝色的铝圈是用来控制滑动的

=================================

在下面我们要看看他的组合形态(完成体)了

支架的内侧有预留的凹槽,恰好能插入轨道(说得好)

通过旋紧支架底部的内六角顶丝,我们就完成了固定工作,也就组装好了轨道

组装好是这样的

=================================================

这次测评我们选用了三套重量不同的设备,安装在同样的云台上,它们是

云台: 曼富图701HDV云台

1. iphone6S 加上蔡司手机镜头 重量 0.35kg

2. NIKON D800 加 Nikon14-24 超广角镜头 重量为2.2kg

3. 索尼A7 SII, 加nikon24-70 f2.8,加铁头外框,加监视器和电池,全套设备 4.3kg

========================================

云台安好后,我们得到一个平等的设备测试平台

首先是重量最轻的iphone6s 0.3公斤

云台左右推动很顺滑,感觉1万次滑动都可以完美表现,我感受不到任何来自滚轮轴承与滑轨间隙的震动。

因为设备重量轻,所以我们开始在调整滑块的时候,如果调整过紧会觉得有些滑动受阻,那么稍微调整的松一点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滑动感受。

--------------------------------------------------------

接下来我们换用Nikon D800和14-24套装 它的重量是2公斤左右

滑道表现仍旧不错,顺滑的推动几次后,感觉到这个重量的设备,似乎就是开发者的设计标准。因为我们很少感到滑块滑轨间隙带来的阻尼感,而这样的承重能力也正是当今这个年代大多数视频团队所采用的设备组合比如(佳能5d3和单反镜头的各种组合 几乎重量都介乎于2公斤左右)。配合云台的自带的仰俯功能和旋转功能,我们能拍出近似专业设备的完美运动影像。

这里建议 有需求想要购置这款滑轨的用户或者视频爱好者,只要你的设备不超过这一重量,这条滑道无疑是性价比之选,而且轻装时代的这条滑道,重量只有2.2kg ,携带相当轻便,只需要吧支脚收回 ,便可放入自带的帆布袋中。相比韩国某滑轨那支脚设计简直是逆天的繁琐

------------------------------------------------

最后我们选用了重量高达4.3公斤的一套准专业 视频设备(而最后这个实验也是我认为应该称为“破坏性实验”的一个实验)毕竟是为了看看滑轨在极端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情况,所以不建议普通用户做这样的测试,万一摔了机器,损坏了滑轨在下概不负责。

装上机器后,从直观感受稍显头重脚轻,因为机身重量已经是滑轨重量的2倍有余。然而左右推动的时候滑轨还是顺滑依旧,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这难免让人有些惊喜。

接着我们手握机身,进行了几次不正常的横向的施力,看看滑轨应对横截面方向的受力反应如何。结果这里观察到云台下的滑块只是微微扭动,但没有大的异常情况发生,机身也很快就恢复了稳定。

做了这样的实验我认为还是有些不够极限,我觉得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我们转战把滑轨和设备移动到汽车后备箱来一次“越野”大挑战!!!

话说为了测评我也是拼了设备的命在做。设备放在后备箱行驶了足足 30 公里 ,这30公里主要是城市路面,有加速和刹车,也有污水井的井盖,也有地下车库上下坡,但是没有真的去土路越野,各位看官不会失望吧。

行驶结束取出滑轨和机器,进行检查。结果,滑块和云台之间依然稳定,机器一切安好如初,但是,滑块和轨道之间有些不稳定,具体表现为手扶在云台上横向微微用力,可以感受到有间隙存在。

然而我们前文提到过如何调整滑块下面的 滑轮间隙,拿出自带的六角扳手,简单调整之后,滑轨又焕发了青春,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样的负重实验我觉得已经远远超出这条滑轨的实际使用场景,所以有需求的看官们我觉得考虑时间不需要在增加了,现在市场上同类产品很多,用在挑选设备上的时间成本也不要过高,如果用于挑选滑道的时间超过了24小时,那我不得不说这一天时间虚度了。

比起国外的大牌我不得不说这产品还有所差距,但比起价格我不得不说,生在中国真好。

还问什么意思?我告诉你,拿出手机解锁,上京东app,搜轻装时代滑轨。性价比这么高买一条回来就知道了。

(往下看有彩蛋)

感谢京东

感谢轻装时代

感谢M记 云台

感谢出镜的手

感谢S记、 N记、 A记的机身和镜头 产品

感谢桌子

感谢黑背景

文章写道这里就结束了吗?

no no no

现在电影不都流行彩蛋吗?

滑道的下方预留有标准的螺丝孔,他是干什么的需要说吗?

看图

各位专业的同学想必已经明白了,是安装云台快装板的预留孔。当然,这些孔洞,也可以直接拧紧于 不安装云台的三脚架 或者带灯架上,而不安装在云台上的时候,虽然可以得到一个相对更加稳定的拍摄平台,但损失了X轴向的角度调节和球碗云台的水平调节便捷性。

滑轨的使用,见仁见智吧,一个灵活的产品,只要他预留了足够的接口,就给使用者预留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装好后我们看一下如何使用呢?

对了,只要把滑道安装到一个三脚架上,我们就能得到一个高机位,拍摄可运动的高机位画面,或者破水平的运动画面,或者上升的画面或者。。。或者。。。。

留的使用者自己开发吧

总结一下,是不是不需要了?性价比之选,小成本拍摄必备。适合总重量不超过3公斤的设备,附带的扳手可以时刻保驾护航(帆布包内有小口袋)。收纳简单,整体灵活,携带轻便 ,组装快捷。

不喜勿喷,任何意见可以发email告诉我

我会努力写好下一次的测评

写完了

开灯散场

E-mail

故意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