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音像 > 正文

汲古斋说壶|公道杯为什么公道?

  • 汲氏陶艺官方旗舰店
  • 2023-04-12 11:14
  • 11
摘要:

公道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是明代官府在景德镇开设的“御器厂”里,能工巧匠造出的一种精巧而特殊的杯子。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据传,当年浮梁县令为了讨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赏识,令御器厂花费了半年时间,研制出了精致的“九龙杯”。洪武皇帝朱元璋看着浮梁县令进贡的艺术珍品“九龙杯”,爱不释手,连声夸赞景德镇瓷工制瓷技艺高超,夸赞景德镇不愧为瓷都之称。

朱元璋得到“九龙杯”后,经常使用它来盛酒宴请文武大臣。一次宴会上,朱元璋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于是特意吩咐将这几位大臣的的御酒斟满,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可待到饮酒时,其他大臣却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而那几位被“特殊照顾”的大臣,酒杯中竟一点酒也没有了,十分尴尬。

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朱元璋觉得这九龙杯盛酒十分公道,于是为之取名“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我们现在泡茶时所使用的公道杯,原本是叫茶盅。但因为主要用以均匀茶汤、平均分茶,因而也有了“公道杯”之名,反而“茶盅”的称呼渐渐少用,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