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 > 正文

开学第一课: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 人民邮电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 2023-03-20 16:28
  • 14
摘要: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在CCTV-1频道首播,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是以“中华骄傲”为主题。

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在CCTV-1频道首播,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是以“中华骄傲”为主题。

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继《朗读者》之后,又一次登上了央视的舞台,在这次节目中,他用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为全国中小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短短十分钟的讲授中,许渊冲先生以《登鹳雀楼》为例,向我们传递了中国诗词的三美:意美、形美、音美。96岁高龄的他,在接受节目采访的前一天,一直工作到了凌晨三点。他笑着说: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和喜欢的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是全世界的乐趣。

许渊冲先生是十年以来《开学第一课》最年长的“任课教师”,96岁高龄的他仍然笔耕不辍。他坚持每天翻译东西到凌晨两三点,现在依然致力于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并立志有生之年要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他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已出版译著120余本。2014年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与翻译结缘:从一首“告白诗”开始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考入西南联大,成为钱钟书、闻一多、冯友兰、柳无忌、吴宓等一批学术大家的学生,并与日后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相识,成为一生挚友。

大学期间,他喜欢上一位女同学,为了表达爱慕之情,就选择了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一首《别丢掉》翻译寄给她,这是他翻译的第一首诗,就此开启了他诗词翻译的毕生篇章。这首诗是徐志摩飞机事故去世后,林徽因经过徐志摩故乡,见景生情写下的。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Don’t cast away

This handful passion of the bygone day,

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Beneath the cool and tranquil fountain,

At dead of night,

In pine-clad mountain,

As vague as sighs, but you

Should e’er be true.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The moon is still so bright;

Beyond the hills the lamp sheds the same light.

The sky besprinkled with star upon star,

But 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

It seems

You hang above like dreams.

You ask the dark night to give back your word,

But its echo is heard

And buried though unseen

Deep, deep in the ravine.

(许渊冲 译)

直到50年后,他获得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时,才收到了这位女同学的回信,然而却已时过境迁。

就这样,他的“爱情”丢在了学生时期,却从此开启“翻译人生”。在今年的《朗读者》中,他提到这件事,说到动情之初,他仍然眼含热泪,声音哽咽,至情至性的状态打动了无数网友。

独创“翻译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

“为了更美,没有什么清规戒律不可以打破。”贝多芬的这句话常被许渊冲先生引述,进而形成了他独有的翻译“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就是既要求译文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同时也要押韵,诗行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在不违反“求真”的条件下尽量“求美”,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译者的二次创作。

在他之前,中文诗翻译简单直白。例如 《诗经·采薇》 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前人将“依依”译成“softly sway (微微摇摆)”,把“霏霏”译成“fly (飞扬)”,而他在翻译的时候,把“依依”理解为依依不舍留下眼泪,而恰巧“垂柳”的英文是“weeping willow”,法文是“saule pleureur”,都有流泪的意思;他又把“霏霏”译作“大雪压弯树枝”,使读者能看到士兵战后回家的形象。

在许渊冲先生的眼里,“意美”是第一位的,“音美”次之,“形美”第三。“三美”的有机结合,正实现了对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等理论的具体化。

同窗好友杨振宁说,他从英文诗翻译出来的中文诗,念起来像诗。他的中文诗翻译成英文诗,念起来像英文诗。这是多半的翻译工作者不会做或不注意做,而很多人非常喜欢的。

狂而不妄,实至名归

“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五千年的文化,是智慧的传承,是精神的传递。”许渊冲先生一直有一种自信的精神,他的名片上写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他点评自己“遗欧赠美千首诗,不是院士胜院士”。我狂,但是我站得住脚。”中国人通常习惯将姿态摆得很低,谦虚做人,但许渊冲先生不同,他笃定、自信、底气十足,反复强调自己为什么翻得比别人好。

出版了他很多译著的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那至纯无瑕的情操,那至朴无华的心性,还有在追忆往事时,屏幕上闪过许先生那张因激动而变形的面孔,掬一捧纯真的热泪,瞬间击中无数人心房的软处。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用生命历程告诉大家: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踏踏实实地生活!

许渊冲先生用坚定有力的信心支撑着瘦弱的身躯,用洪亮的嗓音向同学们传递对翻译事业的热忱,用笔尖撑起了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希望。守住这份热忱与希望,传统文化必将永葆青春活力。

推荐阅读:

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套装共10册)